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将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以为是一种疾病。但是其实我们所说的帕金森综合症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不是一回事。帕金森综合症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惹起,故又把帕金森综合症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
而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从疾病的特征上来讲,帕金森综合症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有患病的可能,不像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起病。临床上帕金森综合症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相同的表现,如运动迟缓、表情凝滞、肌张力增高、震颤等以外,常常还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病、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等。帕金森病病因迄今未明,因此也很难预防。
今年8月,京都大学iPS细胞(iPS细胞是将一些多能遗传基因导入皮肤等细胞中制造而成。让普通体细胞“初始化”,使其具备干细胞功能)研究所高桥淳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表示目前确认,利用人类iPS细胞制成的神经细胞,植入患有帕金森病的猴脑内后,发现帕金森的症状有所减轻。这将可能成为划时代的医疗进步。高桥淳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预计将从明年开始,实施植入患者脑部的临床试验。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帕金森病由于脑内制造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减少,从而导致手足震颤、身体僵硬的疾病。目前推测日本国内约有15万名帕金森病患者。虽有药物及在脑内埋藏电极的治疗方法,但尚未发现遏制神经细胞减少的方法。
高桥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利用人类iPS细胞,制作出生产多巴胺的神经细胞,植入患有帕金森病的食蟹猕猴的脑内。通过2年时间,持续观察7只食蟹猕猴的活动。结果显示帕金森整体症状得到改善,震颤减少且活动时间增加等。还通过脑内画像分析确认多巴胺分泌有所增加。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无根治方法,多数患者发病数年仍能继续工作,也可迅速发展致残。疾病晚期可因严重肌强直和全身僵硬,终至卧床不起。死因常为肺炎、骨折等并发症。京都大学的这项研究对于推动帕金森病的治疗可谓是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