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了一整年,好想出国玩!疫情重创各地观光,但随疫苗施打率渐升,多国都期望在秋季迎来第一波国际观光潮。要出国旅游,旅游业将会有哪些改变,以严防疫情再度失控?
随着疫苗日益普及,多国纷纷订出解封时间表,乐观的话,全球观光今年秋季有望回温。届时,已经打了疫苗的民众,可能有机会一睹日本枫红景致、或赴冰岛见识火山奇观。
全球开打疫苗至今超过4个月,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协议互惠旅游措施。但国际疫情起伏不定,德法近期都宣布封城再延期,美国在春假期间、日本的赏樱旺季都出现人潮群聚,导致确诊数再度暴增。
专家指出,变种病毒、重复感染风险、染疫后遗症等,都为防疫增添变数。疫苗仅是辅助,想快速终结疫情、回归正常,仍有难度。但观光收入占全球GDP约10.4%,打通国际旅行网络势在必行,后疫情旅游相关措施,将成防堵疫情再爆发的重大关键。
我们都得重新适应全新的「后疫情旅游」。以下列出6个改变:
1. 室内场馆预约、排队将是常态
许多国家封城数月,届时旅游潮回温,料将有大批人群涌向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剧场或音乐厅。这些展演空间多半在室内,容易近距离接触,因而会实施严格的管制政策,一些让民众驻足逗留的空间、休息区等,也可能暂不开放。
根据国际博物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建议,馆方应制定明确的人数上限,甚至针对「每个房间、每坪最多容纳多少人,每个人最长能待多久」都做规定,会更保险。这些讯息也要提前对外公布,或推出预约制,减少参观者的等待时间。
去这些场馆之前,先上网查好官方讯息,做好时间安排跟心理准备;多站在防疫角度替他人着想,能让你的旅行更顺遂、心情更好。
(过去群众未戴口罩、人挤人拍照的景象,几年内将不复见。)
2. 户外活动风险低,可能更受欢迎
为保持社交距离,室内规定又多又繁复,许多人因此改安排户外活动,比如前往国家公园、自然风景区,或是选择露营、观星、赏鸟这类不必人挤人的野外行程。知名餐厅、咖啡厅恐因此一位更难求,改去露天的用餐环境,将让你的用餐时光更悠闲。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则指出,与人接触少、能遍览人文地景的公路旅行有望成为热潮。如果你刚好有国际驾照,不妨租台车上路,体验壮阔好风景。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美景。)
3. 「无接触科技」帮你安全玩透
机场、邮轮等大众运输,都需要繁杂的通关验证手续,为避免人与人接触,旅游网站Skyscanner指出,许多地方已开始采用「无接触科技」,运用智慧机器人替民众做体温检测、消毒,增加通关效率。
另外,也有商家和饭店推出自助结帐、机器人送餐等服务,降低感染风险;需要排队的地方也架设预约系统,避免民众大排长龙、彼此距离过近。
(无接触科技帮助检疫流程更效率。)
4. 疫苗护照在手,通行更便利
大家或许已习惯出入某些场所要量额温、消毒双手,而目前多国都在推的「疫苗护照」,未来也可能成为护照之外的必备文件。
(打完疫苗,上线申请护照,或能让通行更便利。)
5. 少点走马看花、多点深度旅游
美国资深媒体人贝克(Elizabeth Becker)预期,由于旅行机会比以往更难得,民众对深度旅行将会更感兴趣,导游的角色也变得更重要。比起只是在知名建筑物前打卡就离开,多花点时间,跟着做足功课的导游走进地方社区,体会在地风俗民情,将能让这趟旅程更难忘。另外,少人成行、强调客制化的「迷你团」旅游,也可能大受欢迎。
许多观光业者在疫情期间推出「人性化体验」服务,也就是强调学习、体会、感受在地特色的旅游。过去某些走马看花的「赶场」行程,可能会被更花时间、但也更着重体验的深度游程取代。
(放慢脚步的深度旅游,可以让这趟旅行变得更珍贵难忘。)
6. 口罩、酒精不离身
疫苗保护力不是百分之百,对变种病毒也不一定有效。就算已接种疫苗,还是有机率会感染病毒,因此配戴口罩仍是必须。出发之前,记得把足量口罩放上打包清单;随身携带酒精、不时做消毒,也是一个保护自身健康的方法。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日本健康医疗”的新资讯吗?
欢迎关注JMS的公众号
您还可以添加客服微信号在线咨询哦:Yamacli-callcenter
想了解更多日本医疗的资讯吗?
请关注我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