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肝功能障碍。主要呈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劳累感、发烧等症状。迄今为止的已确认的肝炎病毒有A、B、C、D、E型。急性肝炎一般是平稳的疾病,大约1—2%的患者会出现急变,一般恶化后致死的概率很高,需要肝移植的治疗。
急性肝炎的初期症状,即(发热、咽喉痛、头痛),发病初期往往被诊断成感冒而被处方感冒药的例子不在少数,因为此时的症状很难确诊为急性肝炎。能判断为肝功能障碍的特异性症状是黄疸,通常是在眼球的颜色,变黄及皮肤出现变黄现象的前几天开始出现类似乌龙茶颜色的褐色尿。随着黄疸的发展,尿的颜色也由可乐般的褐色逐渐变黑。而且黄疸出现的同时会出现食欲不振、全身倦怠、恶心呕吐的症状出现。
通常的急性肝炎不会引起患者的意识障碍。如恶化引起肝细胞障碍时肝脏解毒技能就会大幅下降,肝脏不能正常代谢排泄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停留在体内会引起脑功能障碍,会引起昼夜颠倒、妄想、意识混沌、昏睡等症状。这种情况严重时会致死,或是需要肝脏移植等治疗。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经由血液、体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引起的肝脏疾病。被HBV病毒感染的时期以及被感染时人体的健康状况不同,会造成一次性完结的一过性感染和持续一生的持续感染两种情况。
青春期之后的HBV病毒感染,大多数为一过性感染。感染原因的大部分是与携带HBV病毒的患者的性接触。除此之外,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具、纹身、打洞,以及牙刷与剃刀的共用、不良药品注射的针筒共用等情况,母婴感染亦然,HBV感染者的血液会直接传染给其他人。感染HBV病毒后,大多数患者只是会有一过性的急性肝炎。乙肝急性肝炎感染HBV后1-6个月的潜伏期后,会出现全身劳累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褐色尿、黄疸等症状。尿的颜色为深茶色,黄疸则眼白颜色先变黄、之后皮肤颜色也变成黄色。另一方面,乙型慢性肝炎大多无自觉症状,但容易引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出现与急性肝炎极为相似的症状。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患。肝脏具有生成及贮藏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及养分,排出体内的废物以及药物解毒等不可或缺的机能。HCV病毒感染者的七成为持续感染者会慢慢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脏被称为【沉默的脏器】,有很高的预备机能,丙肝在完全无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出现,因此,即使没有出现症状也要进行检查和治疗。
肝硬化
肝硬化的成因的九成是由于肝炎病毒。肝硬化的成因如下
根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情况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多数是缓慢的(除急性重症型,亚重症型肝炎短期内即发生肝硬化外),肝脏再生能力很强,有较大的代偿能力,也往往有一个相当长的代偿期,如及时发现代偿期的肝硬化,控制病程的进展,有可能使病人长期处于代偿阶段。代偿期早期临床无明显症状,甚至无任何不适,此期可有不甚明显的全身倦怠、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微热、恶心、腹胀、下肢抽筋、味觉异常、吐血、黑便或大便不成形等症状,也可有肝区痛消瘦,乏力等一般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蜘蛛痣,肝掌,肝脾大,且质较硬,一般无压痛,肝功检查可在正常范围内或仅有轻度异常,多见于小结节性肝硬化,进展缓慢,最后进入失代偿期(晚期)。失代偿期表现肝硬化的各种症状及体征,常有各种并发症出现,如腹水,呕血,黄疸,肝性脑病等,肝功能检查呈现明显异常,多见于大结节性肝硬化,病变持续进展,而因肝功能衰竭告终。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起因于20%由于HBV的持续感染,75%HCV的持续感染。
高危险群→乙型慢性肝炎、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
超高危险群→乙型肝硬変、丙型肝硬化
发癌危险因子:男性、汗腺维化进展、高龄、好饮酒、摄取铁过剩